刘宋风云
第833章 抵达扬州(第1/2页)
很快,大队拔营起寨,刘义隆率队继续前进,邗沟上已经看不到多少行船,但是两岸却有不少忙碌的人,毕竟邗沟连通江淮,可以说是南北连通的大动脉。
这个时代,陆运的艰难难以想象,水运就便利多了。
刘义隆也是想起大运河的作用,才下定决心修建大运河,说是修建,只是利用原本的运河将他们连通起来,杨广当初也是这么干的。
如果重新修建,那样工程太浩大了,到时候余澋那个老家伙绝对不会出钱,反而会极力反对。
刘义隆对此很是欣慰,能够有这样一个抠门的户部尚书是一件好事,至少他不会任由皇帝乱花钱,同时他头铁的很,总是以为大宋着想来反驳刘义隆。
不过刘义隆却从未想过要杀他,这样好用的臣子留着多好,虽然有时候真的很气人,但是却是真的能办事。
说实话这次修缮邗沟,户部拿出的钱可都是以往的税收,而且看上去户部还有很多地方剩余,否则余澋不会那么痛快的掏钱。
也是,余澋作为户部尚书,他必须目光长远,毕竟北方还有魏国的威胁,他必须留出足够的钱粮来应对战争,同时还得留出钱粮来应对突发的灾难。
所以,刘义隆以为,如果让他在户部待一个月,他会疯掉。
刘义隆也很信任余澋,将户部全权交给他打理,刘义隆很省心,就是让他掏钱得费些事。
看着邗沟宽阔的河道,两岸平整的堤坝,还有依旧在航行的船只,刘义隆心中感慨,这个决定太对了。
虽然可以修建水泥路,但是南北之间的陆上可是不那么笔直,尤其江淮之间,河流湖泊众多,更不用说江南了,光是架设桥梁就是一大笔支出。
以后,大运河完工,可以直接从建康乘船抵达长安,这下省去了很多时间和消耗。
尤其南方粮食,可以大量运送至北方,以作军粮。
那个时候,就是对魏国展开全面进攻的时候。
其实每次北伐,都是因为粮草问题,不得不放缓,魏国得到了喘息,再想进攻就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光是一个相州,宋魏两国经过多年征战,依旧没能完全易主,魏国依旧有反攻相州的力量。
有了大运河,粮草可以源源不断运往北方,这就解决了粮草问题了。
由于走陆路,虽然是骑兵,但是后妃乘坐马车,速度不快,但是也已经快要接近广陵,过了广陵就接近邗沟的重点江都,然后过长江就可以前往建康了。
如今扬州州治设立在建康,广陵已经属于建康郡。
刘义隆将广陵郡和建康周边合并为建康郡,郡治也是建康。
这个时候已经算是抵达扬州了。
扬州,吴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越灭吴,地属越;楚灭越,地归楚。
楚怀王十年(1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
秦统一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
汉末三国,广陵为江淮一带为军事重地。
及南朝宋建立,刘义隆建议刘裕,以建康为中心设立扬州,以建康为州治,并合并九江一部分和广陵郡一部分,为建康郡,以建康为郡治。
不过如今的广陵地位不及江都,毕竟江都作为邗沟南端位置极为重要。
江都,这个地方刘义隆可是太耳熟了。
江都兵变,强盛一时的大隋就此分崩离析。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杨玄感发动起义,他率领了数十万的农民军,攻打了隋朝的首都大兴城,虽然最后被平定,但也使隋炀帝惊慌失措,不敢再回大兴城,而是南下江都,准备迁都江南。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二月,宇文化及开始密谋反叛,他们联络了一些同样不满隋炀帝的将领和士兵,约定在三月初一的元宵节,趁隋炀帝在江都宫的灯会上,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然后北返关中。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初一,隋炀帝在江都宫举行了盛大的灯会,邀请了各地的官员、将领、士兵、百姓,一同欣赏灯光和表演,享受美食和酒水,隋炀帝自己也沉浸在酒色之中,毫无警惕。
司马德戡、宇文化及等人趁机带领了一千多名精锐的禁军,冲入了江都宫,直奔隋炀帝的寝宫,杀死了隋炀帝的侍卫和宫女,将隋炀帝活活烧死在床上。
这些虽然都是史书上的记载,但是这些也给刘义隆提了醒,隋炀帝的做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隋炀帝确实好大喜功,确实劳民伤财。
其实,刘义隆也知道,朝中也有人说刘义隆穷兵黩武,可是魏国虎视眈眈,宋国不保持强大的军力,恐怕根本无法和魏国抗衡。
而且他们并不知道,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如今的宋国也就能够保持在长江以南,并且不会拥有凉州等地,更不可能雄踞关中,那样,宋国几乎没有对抗魏国的资本了。
可是如今宋国的强盛让他们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