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笔趣阁

303.第303章 君臣共治(第1/2页)

第303章 君臣共治

国情自然在随时间而变化着,眼下众人无非还琢磨着皇帝话里的深意。

汪应蛟不在乎那个,他认为皇帝说得对,说得实在。

“若说有不同,臣以为最大不同便是水利善政!臣昔年巡抚天津,田地草莽丛生,地方百姓说是盐碱地,无法耕种。臣琢磨着,这是缺水。其后便率百姓开垦水田五千亩,亩产虽只四五石,却总比荒着好。改任保定后,奏请卫所垦荒,得田七千顷,天津军饷为之大缓。”

听起来像是在表功,但汪应蛟想指出的正是朱常洛说的那个基本点:学以致用,皇帝和百官都应认识到国之存在是要先为民。

“这水利善政,使如今大明田土实产粮食多了万历年间不少。但臣以为,量还是不够。”汪应蛟眼睛亮晶晶的,“设若大明处处水利常兴,以百姓之勤恳,何愁地少人多?何愁财计?”

说罢朝贺盛瑞拱了拱手:“工部宜再接再励。之前只是各府州县内清理整治了一些河湖沟渠,已经有了大用。再有大成效,该琢磨着有哪些地方如同都江堰一般,建成便能福泽千里之大水利。”

“这点提得好,可以谋划。”朱常洛表达了赞许,随后补充道,“都知道水利是利国利民的,但君臣治国,以往为何不能有计划有阶段地持续去做?兴修水利要钱,朝廷不能每年都拨专银来修好水利,修不好水利,赋税又增长不了,朝廷仍是没钱。”

他看了看众人,缓缓说道:“朕御极之初不言蠲免,而后厉行优免和商税,无非开源节流,让手头的钱宽裕一些。需借支内帑朕从不推诿,钱用在何处朕却定要有主张,这都是为了当好这个皇帝,一点点来改变财计艰难的困境。”

最后看着贺盛瑞:“如今汪司农所言,工部自然为难。岁入有限,水利大工程耗费颇多,始终还是没脱了财计艰难四字。”

贺盛瑞点了点头:“想必大司农也想过如何再开源。”

他管支出管工程可以,但怎么让朝廷增加收入,这不是他擅长的领域。

汪应蛟提出水利这个切入点,要说的则是另外一个不同:“若再说一处不同之处,那便是官绅厉行优免了。若说开源,这自然是最大财源。臣肯冒天下之大不韪奏请再改优免则例,却不免有祸乱之忧。臣愚钝,想不到好法子。”

萧大亨不免看了看自己施政院这个户部尚书……真敢说啊。

但朱常洛最希望有人能说出这一点不同。

泰昌朝目前最大的成就,当然是给官绅优免的膨胀势头先刹了刹车。

为此,也付出了大规模增加官员数量和待遇的代价。

汪应蛟敢在这里说他肯奏请搞这件事,传出去当然是“举世之敌”。

但他说这会有祸乱之忧,那也是实情。

大家不约而同想着此时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皇帝要树立这份威望,便是为了这件事做准备。

汪应蛟这属于提前站队?

“说穿了,是个钱字。”朱常洛笑了笑,“先不说朝廷如何开源了。小农是民,官绅也是民。国家要让百姓日子都越过越好,这百姓里也不能把官绅除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点不必回避。官嘛,朝廷自然通过俸禄和待遇来保证大家能各安其职。士绅呢?大伙不妨再说说看,他们又是如何取财的。”

士绅取财……

众臣看了看一本正经的皇帝,只觉得今天像是要把许多问题聊透了。

士绅自己能怎么取财?根本无非两点:一是族中有人做官,贪来的,而后进一步购置田产店宅,借着优免获利更多;二是自己凭借士绅身份,在地方上交游广阔、地位尊崇,地方上大小事情总能找到牟利之道,又能轻易组织起人力物力搞定这些事情。

比如这些年比较安稳,不就是地方上的水利路桥等事,不少工程最终都是士绅大户赚走了各地奉旨存留的那些银子?

朱常洛主导着这次讨论,目的就是把话题引到“农”之外的百业当中。

兼并土地,凭借士绅身份以更低成本获得土地产出,仍然离不开变现。

这变现,就已经进入到了商这个领域。

各个地方,士绅大户的取财基本盘,可以说都是粮食贸易。有了粮食,首先能让阖族子弟脱产进学,然后有原始资金参与更多利润更高的行业。

哪家士绅不行商?几家士绅没搞点小作坊、赚点地方以银代役之后以雇工形势来搞的公共事业工程?

而且特点是:越多参与工商的士绅之家,财富积累的速度比那些仅靠田土产出的人家快多了。

甚至可以说这是划分真正大族和寻常地方士绅的一个标准。

大家也听出来了皇帝想导引的方向,萧大亨说道:“陛下,若要再从这商税入手,只怕就难了。难在吏部、都察院。”

陈荐和朱国祚都看着他。    朱常洛再次点头赞同:“萧督政所言极是。就算上下都心知肚明这一块是远比赋役大得多的财源,却不那么容易稽核征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