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1018章 大理攻守请罪书,久守必失背忠义(第1/2页)

第1018章 大理攻守请罪书,久守必失背忠义

大夏平宁三年二月

大理前线。

自去年四月大理军与夏军初阵即败,退保大理城已经过去了九个月。

滇地自古粮少,即使是段思平筹措了整个大理境内可用的粮草,乃至于还向南边的骠国、吴哥王朝借了一部分粮,仍旧捉襟见肘。

数万士兵人吃马嚼,加上大理城内的数万百姓,每日消耗的粮草是一个天文数字。

城外夏军大营,主帅军帐

统兵的仍旧是黔王世子白旺,至于老黔王白昱,则停驻后方不远处的威楚城,一来督战,二来调度。

自围城战开始的最初两个月间。

洱海南战役后大理军便龟缩进城内据城固守。

夏军主帅白旺本想要凭借手中几支劲旅,一举破城。

遂麾兵强攻。

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着白旺预料中的方向发展。

大理城位置险要,大理军又在旁边的苍山上修建有别寨,派驻大量弓箭手自高而下射箭。

夏军的攻城一面承受着正面的抵抗,一面遭受着山上纷杂的箭雨。

虽说大理军的箭矢并不锋利,但仍旧扰乱了夏军进攻的节奏。

致使多次攻城无果而终,反倒损兵折将。

眼见伤亡实在太大,白旺不得不改攻为围。

并一度认为是自己麾下的精兵不够精锐,无法以点破面,于是向朝廷求援强兵。

至于苍山上的别寨,其上山的道路不仅狭窄,而且牢牢把守在敌人手中,比攻打大理城容易不了多少。

等到十月份,朝廷派来的开封禁军五千人与内地卫所兵四万余人抵达昆城。

白旺当即安排禁军出阵,准备夺取城墙。

事实确如他所料,禁军一经上场险些将城墙夺下。

然而最后段思平亲自披挂上阵,挽回败局,依靠数量优势,将禁军拖住,直至夜幕。

随后几日,已经有了防备,禁军便再也难以取得最初的战果。

随着禁军伤亡的上升,白旺终究放弃了强攻的最后一点信心。

又改回了攻城为围城。

并以自己的名义,在奏书中详尽描述了大理城的坚固,辜负了天子速战速决的期望,自行请罪。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流逝,内地而来的将士因为水土不服,开始大量生病。

短短旬月,便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士兵失去了战斗力。

在等待朝廷决断的间隙,白旺不得不将他们调往蜀地休整。

并颁布了大理前线实行轮班制。

即所有内地兵马,每个月轮换三分之一,去往泸州休整半月,然后返回前线替换其他军队休整。

使大理城外始终保持五万兵马。

白旺的请罪书抵达白汐案头,虽然他本着实际出发,但又确实违背了皇帝的谕令,不得不罚。    最终朝廷下旨,免除白旺讨伐军元帅之职,降为行营副元帅,元帅一职由老黔王担任。

名为惩罚,实则轻拿轻放,老黔王白昱常年待在后方督战调度,大军实际掌控权仍在白旺手中。

有了天子的背书,白旺终于是放下心来,专心解决大理城。

虽然此时夏军已经转攻为围,但白旺并没有什么都没做。

他一方面派出都指挥使陈宏与杨保、白建英、白强武、孟永安等当地蛮部,自波罗江南下,深入大理国南部,招抚诸蛮,以剪除大理国的助力。

另一方面不断派出僧侣,翻越苍山,自后方潜入大理城,联系城中不愿意跟着段思平覆灭的将领。

于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不仅送入大理城的粮食越来越少,城内守军的士气也受到动摇。

直至某一刻,段思平与两位开国功臣高方、董迦罗产生不同意见。

高、董二人从各自部落的利益出发,劝说段思平献城以降,毕竟大夏离得远,为了安稳西南,必然不会大造杀戮,一定会以安抚为主。

左右不过一个皇帝的头衔而已,只要能够保住性命、部落,等到中原生变,随时都可以重新建国。

但段思平如何肯听两位重臣的建议,说道:“朕听说汉末时期,中原大兵压江南,时群臣都劝吴主降北,以全性命。”

“唯有名将周瑜力谏其主,劝降主公者都可言斩,东吴上下谁都可降,唯主不可降,降则死矣。”

“最终东吴成为汉末三国中唯一一个活到了最后的国家,近百年之后,才被新朝晋所灭。”

“今日二位劝朕投降,难道是欺朕不敢斩乎?”

高方、董迦罗听罢,见段思平眼露凶光,均脸色大变,不得不伏小做低,言称‘臣有罪’。

最终,段思平顾忌杀了二人导致城中他们的部曲作乱,让夏军钻了空子。

便重新挂上亲切的笑容,再三安抚后,将他们放回府邸。

虽然二人捡了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