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拯

第425章 《萌芽》兴起!翻译版成正版了?(第2/3页)

中寿民你的努力功不可没啊!”

他这话倒也没有错,自从打算创立报纸以来,包国维基本上很少过问这边的事情。

一方面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方,与北方这边沟通实在是不便;另外一方面他的事务也极其繁忙,除了提供一些稿子,实在是抽不空来了。

李寿民倒是很谦虚,他挠了挠脑袋说道:“先生莫要这般夸我,说实在的,《萌芽》如今有这成就,我想也并非我一人之功。

您应该知道的,咱们这《萌芽》报纸打得乃是秉文先生的名号,多少人都是冲着这个名头来的?

还有这资金,创立报纸上下打点,这都得钱,有秉文先生的资金支持,才有《萌芽》的今天。

当然更加离不开咱们这报纸的定位,跟其他家不同。”

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纸,《萌芽》报更加强调一个新字,不拘泥于从前的新闻报道,更加专注于故事和思想。

可以说,《萌芽》现在基本上分为了两个板块。

一个板块是时政,这部分偏少,主要力求以故事的形式,讽刺评论时事,投稿大多数都是跟风包国维的先锋学派作品。

另外一个则是话本小说,主要以《射雕英雄传》掀起的武侠热。

当然,也不缺乏李寿民自己的作品。

张季鸾评价说道:“寿民的《蜀山剑侠传》我可是拜读过,可谓是幻想超群,开小说千古未有之奇观,读者们都很喜欢。”

李寿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篇作品先前也经过秉文先生的点拨,不过是游戏之作,没想到能够得到这么多读者的喜爱,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我已然知足了。”

二人一问一答,张季鸾算是基本了解了目前《萌芽》报社的情况。

连他也不免感慨说道:“包秉文还真是个奇人也,明明不在津门,这《萌芽》报却处处有着他的影子。”

李寿民倒是含蓄地说道:“如今便希望秉文先生平安归来,后续《萌芽》报纸的发展,还需要秉文先生的指点。”

李寿民自然知道包国维出海的事情,先前对方尚且在国内,有什么事情能够通过书信、电报来联系,如今倒是有些不习惯了。

“《萌芽》的发展确实还需要斟酌一二。”张季鸾点头评价说道。“这家报纸虽然如今发展迅速,可争取的乃是类似于杂志方面的读者,寻求一个新字,发展固然会很快,可也容易陷入到瓶颈,需多思变才是。”

说到这里,张季鸾低头看到了李寿民先前看的那份杂志,不由得有些好奇。

“先前见你看这杂志入迷,这封面似乎并不是国内出版?”

李寿民点了点头说道:“先生好眼力,这是英国的《海滨杂志》。”

“海滨杂志?”张季鸾不免瞪大了自己的眼睛。“可是,秉文在欧洲投稿的那家杂志社?”

“正是。”李寿民笑了笑说道。“这些天,秉文先生的事迹不已经被各大报纸报道了么?其他人关注点都是他的经济政策,在英国得到皇家的重视,而我不懂经济,倒是对他的这部科幻小说很有兴趣。”    这两天,包国维在国外为华夏人扬眉吐气的消息,可谓是充斥着华夏全国的舆论场。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同时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消息。

可以说,包国维一直没有抛弃他“话题小王子”的称号,远在西洋仍旧为民国的新闻业添砖加瓦。

作为大公报的主编,张季鸾自然第一时间将这件事情给了解清楚了。

可对于这部作品,他有所耳闻,却还没有看过。

实际上,在国内驻扎的欧洲新闻媒体,已然转载了这一篇小说。

可惜都是英文原文,对于大部分当时的国人来说,阅读还是有那么一些困难的。

连张季鸾,也不能说流畅阅读,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张季鸾有些惊讶地询问道:“寿民竟然能够英文阅读?”

李寿民老脸一红,从旁边抽出一本英文词典。

“先生倒是高估我了,昨日我刚拿到了《乡村教师》的译本,觉着翻译不太好,所以自己又抱着词典,打算再看一遍。”

张季鸾却不免有些佩服对方了,为了看一部作品,竟然能够做到这种程度,也是世间罕见了。

非常炒蛋的是,这部由华夏人创作的关于东方的科幻作品,目前为止竟然还没有官方的中文版出来。

流传到国内的时候,许多国人竟然还看不懂,这极大阻碍了《乡村教师》的传播。

主要还是包国维没有想到,消息能够传播的这么快。

“听闻林玉堂先生,如今正在着手翻译,秉文远在欧洲想必不知道国内的情况,由他这位亦师亦友的大师来翻译,显然能够大差不差。”

张季鸾感慨说道。

再优秀的作品,没有优秀的翻译也是白搭,一个劣质的翻译,甚至能够让整部作品的风味变得完全不同。

可张季鸾心里还是有些痒痒说道:“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