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是在哪个朝代

第308章 此中深意,佛道初争(第2/3页)

来到斋堂,满当当的都是身穿浅白色道袍,但是年龄不大的道童;身穿青色道袍的道士;几位身穿深青色道袍的高功。

还有少数前来上香的香客,看来山脚的那几匹马就应该是他们的了。随法兰而来的向导正在此列。

法兰在这里显得十分突兀,光秃秃的头顶,坏色的僧袍,异域的面容。让每一个看向他的道士都忍不住侧目,但是没有一个发出声音。

整个斋堂只有碗筷碰撞的声音,就连咀嚼声都没有。

摆在面前的斋饭是清素之食。张常守略微抱歉道:“天师府少食荤腥,常食清素,若是大师喜肉,贫道可以让后厨师兄再做一碗。”

法兰拒绝道:“贫道是出家之人,佛门戒荤腥,贫僧也不曾吃肉,如此甚好,甚合贫僧的胃口,施主可自去用餐。”

张常守没有多言,行了一个道礼后,去往旁边的座位坐下,用起了道斋。

虽然法兰与众道士的装扮不同,但是这吃的一方面和规矩,倒是奇迹般的一样,也没有发出一点的声音,除了是用手抓饭,看得一旁的倒是眼角直抽。

“这僧侣如此不讲究?”

虽然法兰午后才到的天师府,但是到了现在,整个天师府都知道来了个辩经的异域僧侣,若不是各自的师父管束,恐怕早就有人来找法兰说说道理了。

五日后

天师府,晨功大平台。这里是天师府众人在早晨锻炼身体,练习道功的地方,天师府自有一套强身健体的道功,交起手来,不逊于民间武馆。

整个平台被围绕得水泄不通,都是来观战的道士和香客。

只见众道士和香客,以地上的圆线为准,盘坐在地上,围成一圈。天师张真元也在此列。

中间的两个半人高的木台上,法兰和张常守,隔着五六步的距离,相对而坐,竟然都是盘腿而坐,只是两人的手势不一样。

法兰双手放于双膝,手心朝上。张常守双手交叉,如同抱着一个圆,放在肚脐之下。

张真元作为维持秩序和主持的中间人。

天师府选天师并不是以道经最高深的为准,前两代可能是,但是第三代天师张道良认为,天师需要以天师府的管理为准,道经自有其他高功解决。

“法兰大师,可否开始?”张真元询问道。

“南无阿弥陀佛,贫僧已经准备妥当,麻烦施主了。”

张真元回礼,然后问道:“常显,可否准备好?”

“师父,弟子准备好了。”张常守明显有些紧张。

法兰毕竟比张常守大二十几岁,也就是说在佛经的领域,多深耕十几年,法兰也清楚,这第一场,只是个开胃小菜,既让自己看看天师府是后继有人的,也让自己了解规则。

所以他准备起头。

“张施主,不知你之道,是为何?”

张常守略微思考后道:“道德经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就是说,道无处不在,无所不是,是一切的开始与结束,是可以看见的,也是不可以看见的,这世间的任何东西皆可为道。

是以存在即合理,这是道法自然,不应该以人力强行改变事物的发展。”

法兰又问道:“那依施主而言,你的道是顺应天道的,但是上天比较无情无意识,这对于世间百姓有何用处呢?又能否让他们摆脱痛苦与忧愁呢?”

张常守很少下山,对于如何救济苍生,大多都在书里看见。故而有些结巴:“这,既然一切无须改变,那就说明这苦与难皆是道,也是上天对人的考验。

人作为万物之灵长,得天独厚,又有,天衍四九,遁去其一,不可满获,是以分阴阳,分喜与忧,苦与甜。

而世人多苦,是因为人有思想,可以思考,故多思苦而少思甜。

禽兽无灵,没有自己的想法,故无苦难之分,只有作为牲畜的本性,是以只懂得繁衍与生存。

我之道法,是解天道而利人道,是以明我道法,即可明万理,即可解忧愁,可顺应天道而解万民之苦。

但大道常隐,又太过深邃难解,非天赋异禀之人,难以入其门。

是以有始天师于白德山立天师府,册立诸神,划神职,教人善恶之理,解人苦难之愁。

于是可解世人之苦与难,忧与愁。”

虽然张常守说的很慢,而且有时说的语句并不通畅,但是还是将自己对于道的理解,和运用道法来解决问题的办法说了出来,这不由得让法兰高看一眼,小小年纪,不曾游历世间,竟有如此理解,实在是与我佛有缘啊。

随后两人展开了多个方面的辩论,包括但不限于哲学,数术,天文,美学,建筑学,军事学,政治学等等。

尽管张常守聪慧、机敏,但是始终不如法兰经验老到,且阅历深厚、博览群书。